养老服务与管理研究院“老龄健康 学术沙龙”第十四期

发布时间:2025-09-12浏览次数:10

912日上午,《老龄发展蓝皮书:医养康养相结合研究》发布会之际,我院在汉中门校区6号楼一楼会议室举办了第14期“老龄健康 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陆杰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孙鹃娟教授、南开大学原新教授、东南大学陈友华教授、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史晓丹副教授、河海大学郭剑平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文博助理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王颖捷博士担任嘉宾。会议由江苏省社会福利协会会长、江苏省民政厅原一级巡视员沙维伟主持。

活动现场

陈友华教授详细剖析了我国老龄化进程面临的四大结构性症结:高龄浪潮与带病生存的双重压力、失能失智照护需求的急剧膨胀、城乡养老资源配置的“二元鸿沟”及家庭照料功能的逐渐侵蚀。他强调,这些症结揭示了老年群体急需多维度、连续整合的养老服务,但现有供给体系尚无法满足。针对上述挑战,陈教授认为,我国老龄发展的核心理念要从“医养结合”向“医养康养”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健康哲学观的深刻变革上,即从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向预防保健、功能维持和生命质量提升为核心的主动健康模式;还体现在服务实践论的整合深化上,通过构建资源配置优化、服务流程无缝衔接的整合性服务生态系统,实现医疗、康复等服务真正嵌入并融合于养老服务的全过程。

陈友华教授分享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陆杰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孙鹃娟教授、南开大学原新教授、福建省委党校史晓丹副教授、河海大学郭剑平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文博助理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王颖捷博士等专家学者聚焦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医养结合政策落地难点、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智慧养老科技应用、中医药特色养老模式探索等议题,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与观点交锋。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与社会协同,才能探索出健康老龄化的可实现路径。应对老龄化问题需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知识,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整体性服务体系。未来学界应继续聚焦长护险制度完善、慢病管理拓展、智慧养老规范发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等领域,凝心聚力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