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与管理研究院“老龄健康 学术沙龙”第九期

发布时间:2025-01-11浏览次数:10

1月9日下午,我院在图书馆514时珍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了“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人力资本的影响效应”主题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活动邀请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图书馆馆长、老龄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瑞君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我院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陈友华教授以及我院养老政策法规研究中心主任喻小勇副教授作为与谈嘉宾出席,学校各学院及图书馆部分师生参与,活动由我院常务副院长田侃教授主持。

吴瑞君教授讲座现场

吴瑞君教授首先分享了华东师范大学老龄研究院的基本概况,特别是在健康老龄研究领域的学科建设、核心团队、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经验做法。在之后的演讲内容中,吴瑞君教授着重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人力资本的影响。她指出,在我国发展初期主要借助人口红利实现了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但当前教育提升已成为推动人力资本增长的核心力量,且年龄结构变化对教育人力资本积累发挥关键性作用。吴教授研究发现,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教育人力资本指标虽呈增长趋势,但在年龄、城乡、区域等维度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城乡之间平均受教育年数及大专以上劳动力占比差距虽在缩小,但城市教育资源优势仍远超农村;东部沿海地区凭借经济和教育资源等优势,在人力资本方面占据明显高地,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则相对落后。吴教授认为,人口老龄化使得低教育程度的劳动力逐渐退出,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体劳动力平均教育水平,但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和结构老化等因素对人力资本增长产生了阻碍,且乡村地区所受影响更为严重。

基于此,吴教授建议:在持续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同时,应更加注重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的质量;深入贯彻新时代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人力资本强国建设;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人力资本支撑和内需支撑。尤其要着力提升城乡人力资本水平,创造高质量人力资本红利,同时促进城乡老年事业、城乡老年人力资本开发的高质量协调发展。

与谈现场

与谈人陈友华教授认为,吴瑞君教授的讲座围绕中国在少子化、老龄化及人口负增长背景下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展开。过去20年我国教育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也存在城乡差异持续扩大等问题,农村教育落后及人才外流影响了城乡人均受教育年限。吴瑞君教授的讲座提供了众多研究思路,如人口更替效应下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提高,对老年服务和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和挑战等,我们需与时俱进,使教育发展契合未来的人群需求,提高各类人群福祉,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喻小勇副教授则从吴教授讲座中的相关内容引申出中医药学与老年学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在此平台上进行科研项目申报的看法。

交流互动环节

在互动交流环节,专家与现场师生围绕学科交叉中如何平衡自身学科基础与跨学科研究、青年师生提升高水平论文写作能力的经验方法、中医药大学在学科交叉中的定位、中医药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延迟退休政策对青年就业的影响、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如何适应社会需求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会场气氛热烈,为在场的我校师生带来了宝贵的新兴交叉领域的学术思考。

会前,我院与华东师范大学老龄研究院达成初步合作共识,双方将秉持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理念,持续深化老龄研究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为推动我国老龄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